时间:2023-04-08 01:11:09 | 浏览:370
点击上方“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保定曹锟巡阅使署内的假山石(现为保定动物园)
据史料记载,时任北洋军政府巡阅使的曹锟,于1921年从圆明园文源阁运走数十车假山石,由西直门火车站运至保定,用于其保定府私家宅园建假山。该假山保留至今,现为保定市动物园中一景。由于曹锟本人园林欣赏品位不高,该假山堆叠艺术水平极为一般。但该假山之高大,却为冀中第一。
文源阁为六开间,实则是五间半,半间为登楼之阶。黑瓦覆顶,绿瓦剪边。悬黑底铜字匾额。六为坤数,属阴,意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黑碧二色,五行亦属水。用意皆在镇伏火患。
阁东侧为碑亭,文源阁记碑一通,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立。即今日北海西岸国图楼下之残碑。阁后有叠石嶙峋,碑后有池,叠石环砌。今有大桑树两株,逢春桑葚累累,甚是甘甜。
阁内正堂,高悬一匾,题曰汲古观澜。两侧悬有乾隆所作联句:因溯委以会心,是处原泉来活水;即登高而游目,当前奥窔对玲峰。阁内藏书不多,只有两部。一部《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一部《四库全书》,八万卷。共计九万卷藏书,有四万多册。乾隆做了六十年皇帝,还有三年的太上皇时光。也就是文源阁这个圆明园里的第一大书房建成之后,他还有二十多年的享受时间。
也许,在此书楼里游目观书的乾隆,正是志得意满的心情罢。此时,四方基本平定,多年风调雨顺,国库殷实,正所谓九州清晏,他有的是心情和闲钱。圆明园里,他重新命名的美景,已然在画师们的笔下,渐渐显现出来。所有的名字,都透着自信满满的情绪。
而满屋的书册,则仿佛大阅时候的八旗士兵,严整而划一,却皆是俯首听命的臣民。一种自信的情绪,此刻蔓延开来,一首兼顾景色与心情的信口御制诗,又在熟稔的笔尖悦动里生长出来。笔画宛若枝蔓,蔓延生长,爬满了整个房间,爬遍了整个园子,甚至,爬向了整个帝国。
这是清帝国最为辉煌的时刻,这位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无论权利,财富,文采,寿命,健康,亲情,征战,乃至其他什么,他都算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王。世界上有的,他似乎都可以拥有。甚至西洋建筑,那炫美激射的水法。
[编辑]
朱 晓 洁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公众号ID:yuanmingyuanpark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每经记者:温梦华 每经编辑:杨夏乘着元宇宙的东风,2022年大热的“数字藏品”成为博物馆和年轻人的“新宠”。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国内外十家博物馆、图书馆在天猫推出20款数字藏品,总量达2.5万件。
文︱谭平编辑覃柳笛故宫博物院官网数字文物库截图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展示文化遗产风采的场所,疫情下的博物馆正不断拓展数字体验、丰富数字内容,建立观众与文化遗产新的链接方式。以近来火出圈的数字藏品为例,据统计,5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朱翼帆 图据受访者花9.9元抢购一份“太阳神鸟”,19.9元拥有一只“东汉陶狗”,如果你的预算足够充足,花29.9元就可以坐享一辆“秦陵彩绘铜车马·一号车”。数字藏品破圈出。
中新社拉萨6月15日电 (记者 赵朗)布达拉宫管理处15日正式接收一批个人捐赠收藏文物,176件(套)文物将在布达拉宫得到妥善保存和研究利用。图为文物工作人员正在参观捐赠者洛桑旦增(左四)捐赠的文物。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今天(是八一三上海抗战85周年纪念日,前天,收藏抗战文物逾20年的上海收藏家王毅,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向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捐赠了侵华日军军旗、八一三事变画报、一九三二年日本制上海地图和日军侵华纪念杯等4件八一三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昨天和大家分享了中山门(小东门)背后的人文故事,引起了很多老西安人的共鸣。顺着城墙根儿,从长乐门(东门)走到中山门(小东门),其实不光能看到古玩市场,还有一座“藏”得很深的宝藏景点。关于中山门(
HI元宇宙藏品名称:西周·㝬簋发行时间:3月18日10:00发行数量:300发行价格:399元/份UTONMOS藏品名称:周朝·青铜钺发售时间:3月18日14:30发售数量:限量5000份发售价格:38元限购数量:1份一花藏品名称:苏绣《千
数字藏品值不值,又到每周张榜时。 本周国内数藏界的发行总量,依旧处于亢奋高位,仅4月18日一天,各平台就上线了近40款藏品。抛开藏品良莠,“抢不到”依旧是广大藏家的常态,以鲸探的“眷思量之烟霞海客”、幻核的“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等大厂出品为例
元磁州窑褐彩唐僧取经图枕角形玉杯廖冰兄十二生肖书画作品唐代水车窑青釉双系壶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当下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数字经济的作用更加凸显,数字产品作为独立市场要素的机制逐步建立,博物馆藏品资源在数字化方面的应用及探索愈发普遍。
一件文物,一段历史;一件藏品,一个故事。古人巧夺天工的手艺,把优秀的中华文化融进了各式国宝之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瑰宝。它们是华夏文明的见证,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鲸探打造的“宝藏计划”,让国宝不再仅存在于展馆中,而